尊龙网平台
>>尊龙网平台-尊龙官方网站
2023年07月19日16:29 |
小字号

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医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兼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8年9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年门诊5000余人次,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坚持临床和研究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并重,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临床工作与学术思想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张伯礼教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创建并优化临床治法方案,提高了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风、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医治病的规律。主持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提出“效应配伍”理论,为中医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1.病证结合,重在辨证。首创血管性痴呆分期诊治方案,被cdfa采用,并写入规划教材;建立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风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

2.瘀痰并治,贵在权辨。本仲景“血不利则为水”之旨,倡痰瘀学说,提出有瘀必有痰,痰瘀互生,治浊宜早的治疗策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病症疗效突出。总结sars病机是因毒致瘀,因瘀生湿,痰浊交结,壅肺成痹,分期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被who引用。

3.精于配伍,善用对药。倡导处方行为学,处方配伍精巧,方小量轻。以方剂配伍和药性理论为基础,总结系列“对药”“队药”,用药特点鲜明,疗效突出。

二、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张伯礼教授师承阮士怡国医大师,传承发扬阮老学术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带领大学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团队发展,规模达到300人,获批教育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创新团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和天津市临床研究中心,牵头组建全国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同时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张伯礼教授主持开展了第一个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和关键技术,促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承担三项国家“973”项目,开展了方剂配伍规律的系统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并研制了一批现代中药。开拓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领域,建立了系列关键技术,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和科技内涵,促进中药产业升级换代。多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中医内科学教材等专著20余部。

三、主要事迹与贡献

张伯礼教授多年来奋斗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一线,在中医临床、科研、教育、国际化、中药现代化及管理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1.建立了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

围绕中风、血管性痴呆等重大脑血管疾病,开展了多学科合作研究,系统研究了血管性痴呆、中风等疾病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提出了诊治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

2.完成了首个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循证研究,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技术体系

主持开展了全国第一个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循证研究,是第一个中医界牵头组织实施的、在who试验注册平台注册、国际卫生研究机构参与评价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是中医药循证研究的范例,在行业内起到示范作用,并培养了一批中药循证研究的人才队伍。

3.重视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引领国内外中医药教育发展

重视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养成,提出了“中医思维、临床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主编全国第一套案例式教材;主持制定了第一个《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全国组织开展20余所院校中医学专业认证。组织起草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被颁布执行,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组织全球专家编写国际通用系列中医药教材,保障世界中医教育的健康发展。

4.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奔走呼吁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中医药发展相关议案和建议40余项,多项被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采纳。十余年来,参与中医药法的起草、修订和调研工作,连续三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工作,为推动《中医药法》出台做出贡献。

来源:天津市卫健委

(责编:郭维瑾、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