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月26日电 (记者陶建、张静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9万元……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的一年,西青区将如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扛起经济大区的责任?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殷学武就此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青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引领,千方百计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殷学武说。
一年来,天开西青园展翼起飞,引进了近300个新项目;杉杉奥特莱斯、枫雅印象城、中北大悦汇三个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纳客,掀起了消费新热潮;东鹏华北总部暨生产基地等1260个项目签约落地,孩子王华北智慧物流结算中心等139个项目开工建设,立和工贸汽车服务智能园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积蓄了发展后劲;南站专用通道如期通车,新望道小学、兴华中学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市中医一附属西青中医院顺利开诊,首届西青区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今年,我们将在协同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在促进‘三新’中实现新突破,在推动‘三量’中打开新局面,在保障民生中展现新作为。”殷学武说。
天津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方面提出,要加快建设南站科技商务区。“立足十周年新起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南站科技商务区综合配套功能,灵活调整建设规划管理模式,划定混合街区,推动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二期、光启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鹏瑞利酒店、综合医院投入运营。”殷学武表示,西青还将用好西青电子城、恒通企业港等京津产业协作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北交所上市企业等合作,力争全年新引进北京项目100个以上。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科技创新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天开园西翼拓展区。我们将把天开西青园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围绕建设西青科创城的总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策源区、成果转化区、科创服务区三区功能联动,打造智创谷、智能谷、生医谷、未来谷四大板块,依托六大创新平台加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招引力度,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全区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殷学武谈到。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殷学武说,在产业焕新方面,西青区将积极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把集成电路、车联网、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五条重点产业链作为产业焕新的着力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平台开发建设,前瞻布局新型储能、未来健康等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城市更新是经济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有效途径。在城市更新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殷学武说:“我们将全力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谋划实施杨柳青镇、大寺镇等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为走出高质量新路,西青区推动“三新”的同时,做实“三量”。殷学武表示,在盘活存量方面,西青区将实施闲置资源盘活三年攻坚行动,坚持“一楼一品牌”、“一园一主题”打造特色专业楼宇和主题园区,力争全年盘活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在培育增量方面,将接续开展百大重点招商项目攻坚行动,确保全年引进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开竣工项目达到200个以上。在提升质量方面,将实施优质企业培育、“保苗护苗”等工程,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160家。
“今年,我们将持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进一步深化‘乐业西青’品牌,全年新增就业2.3万人。”殷学武说,同时,西青区还将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欣杨道小学等学校,推动张家窝镇第一小学、赤龙中学建成投用;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加快市口腔医院梅江院区建设,新建一批中医馆、中医阁;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新建1家公建养老机构,泰康津园养老社区项目加速推进;加大杨柳青古镇、中华武林园等重点景区盘活更新力度,做好“一文一武”文章。
新的一年,西青区将以“三量”为主抓手,以“三新”为突破口,努力把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西青发展的“施工图”、“实景图”,以经济大区的担当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