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尊龙网平台

编者按

天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联合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和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经过广泛发动,基层推荐,1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他们,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标兵”、争当“标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创新材料技术 向太阳要能源

——高分子与能源材料领域专家陈永胜

陈永胜,男,1963年生,高分子与能源材料领域专家,南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和碳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在绿色能源材料的高效转化与存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他以突破绿色新能源的核心材料和技术为己任,勇于突破惯有的思维窠臼,创新性地提出了有机光伏和石墨烯材料设计的新理念,开发出世界领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储能器件,为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国际领先方案。

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子课题,863计划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30000余次,2014-2018连续五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陈永胜基于“聚合物 有机小分子”优势互补策略,提出了具有“受体-给体-受体”构架和可溶液加工的高效有机光伏分子设计理念,通过系统研究给/受体各单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从分子水平到宏观性能的结构-性能关系,多次刷新了有机光伏领域的光电转换效率记录。他所发展的结构单元和设计理念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是有机光伏领域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功” 的体系之一。

登国际舞台 发强劲中国声音

——膜技术领域专家姜忠义

姜忠义,男,1966年生,天津大学教授,膜技术领域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的工作格言是“姜是老的辣,膜是薄的好”。

姜忠义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3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90余篇,被nature等sci引用16000余次,h因子67。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并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应邀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撰写综述近20篇,为英文专著、丛书撰写4章。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应邀在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aiche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了仿生与生物启发膜和膜过程研究方面的学术报告近40余次。2013年至今,应邀作为分会主席连续组织了aiche年会“biomimetic and bioninspired membranes & membrane processes”和“membran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 world”两个分会。

百尺竿头再创生命辉煌

——肝移植专家蒋文涛

蒋文涛,男,1974年生,肝移植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

他潜心肝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20年,先后赴香港、美国学习。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以及首批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sci7篇;参与编写或翻译论著7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蒋文涛始终不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初心,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辞艰辛,执着追求,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卫生局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卫生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同年被评为全国卫生行业青年岗位能手,从年轻医生中脱颖而出。他经常说,“作为一名移植医生,我非常自豪,每当看到生命垂危的患者经过肝移植手术,经历生死重返健康,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把自己工作中的繁忙和困难全都忘了,那比什么奖赏都来得高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很热爱这个行业,很热爱移植这个学科!”

献身地质终无悔 引领找矿立新功

——铀矿地质专家金若时

金若时,男,1958年生,铀矿地质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爱岗敬业,无怨无悔,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十几年持之以恒的攻关,引领实现我国新一轮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他的身上,闪耀着地质人的坚毅和果敢;他的肩上,承载着地质事业的责任与担当。他总说,我们为国家找矿,就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子孙造福。不畏艰难、勇于攀峰,是他崇高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参加工作的40年间,金若时从一名普通地质工人逐渐成长为地质行业领军专家、北方砂岩型铀矿工程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创了我国铀矿找矿工作的新局面。作为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克服了项目申请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得到行业内专家、学者的支持,最终成果获准铀矿973计划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对实际勘查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提出“含铀岩系模式层序”、“红-黑岩系耦合对成矿环境的制约”和“鄂尔多斯盆地岩石颜色垂直分带”等观点,较系统地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形成时的环境变化特征、构造跌宕成矿和脉动循环沉淀等理论,为阐述全球大规模缺氧和富氧事件的发生,及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些理论成果对于建立并完善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体系、加快我国铀矿找矿进程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为寻找超大型铀矿床指明了方向。

撬动千亿蓝海 助中国‘智’梦实现

——“80后”博导齐俊桐

齐俊桐,男,1981年生,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作为天津市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新兴创新模式的提出者,长期致力于无人机前沿技术的研究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创新工作,使我国智能无人机自主控制方法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智能航空产业发展,形成无人系统规模化的产业聚集,探索并践行了一条大学-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结合的产学研发展模式,极大的推动了军民融合应用领域的重大革新。

齐俊桐创立并发展了无人机自主行为及集群控制方向,3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当时最年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973、863、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带领的团队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价为“全球十大影响力的飞行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团队”,中国唯一入选。创立企业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每年产业发展增速超过300%,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人工智能企业”,2018年入选工信部中国产业创新榜“最具发展潜力企业”。

齐俊桐曾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奖、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创业人才、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杰出企业家、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等奖励、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矢志不渝发展传统医学 圆梦健康中国

——杰出津门学者王涛

王涛,男,1973年出生,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他潜心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0余年,主持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百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11.8。他教书育人,亲传亲授培养高质量的中药研究新生力量;他把大数据技术融入中药组分研究构建传统医药数据公共平台;他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高速、高效转化,助力传统中药新品开发应用。

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复方中药组效关系研究。完成了43种中药的系统化学成分研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组分库;开展多层次多靶点活性研究,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及主要作用机制;在组分中药理论指导下,分析不同功效中药在方剂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中药临床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疾病的科学内涵。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六)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2014年度天津青年科技奖。通讯作者论文最高影响因子5.959,合作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1.878。作为主编和副主编撰写专著1部。获得中国授权专利8项,美国授权专利1项。

初心不改扎基层 持之以恒献三农

——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于福安

于福安,53岁,中共党员,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985年进入天津市原种场参加工作,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农业科研与推广。

他多年来从事水稻育种栽培推广工作,完成了国家、天津市科技项目30多项,育成“津原系列”水稻品种35个。率先攻克水稻癌症病害“条纹叶枯病”和“稻飞虱”危害,居于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覆盖天津面积水稻80%以上,全国累计推广4000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0多亿元。

30多年来为了农民增收,他孜孜不倦钻研水稻栽培技术,完成了机插育苗、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应对极端气候、良种良法等40多项技术,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耕前机械化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了传统人工施肥方式,节省生产成本20%,显著改善了稻田水环境,水生浮游生物减少80%以上,增产10%以上,2016年列为天津市农业主推技术,天津地区覆盖率已达80%以上,对农民增收和优质绿色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坚持以全心全意服务农民为宗旨,奔波在田间地头、村队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观摩、咨询,及时解决生产问题,新成果仅2-3年就能推广应用,极大缩短了转化周期,累计培训指导农民数万人次,用扎实技术和无私奉献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他带领的团队获2013年“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心无旁骛 做海洋测绘的排头兵

——海洋测绘领域学科带头人翟国君

翟国君,男,1961年生,92859部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我国海洋测绘领域学科带头人,他长期攻关于科研一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四十年如一日,醉心于海洋测量技术研究,为我军甚至我国海洋测绘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我国海洋测绘领域的优秀代表,翟国君在国际上长期担任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潮汐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国际著名杂志《marinegeodesy》编委。

翟国君长期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洋测绘》主编、《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编委,担任国内16个一级和二级学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测绘学名词(第四版)》《军事测绘百科全书》《军事环境学名词》《军事环境常用术语》《海军百科全书(第二版)》等10部辞书的海洋测绘学科负责人。11卷《海洋测绘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出版专著6部,国家标准2部,发表论文18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国家海洋创新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用心筑造‘地下长城’ 致力夯实‘中国基础’

——地基与基础工程专家赵明华

赵明华,男,1969年生,地基与基础工程专家,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矢志创新夯实“中国基础”,引领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走向世界;他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创造了200米级地下防渗墙的世界纪录,筑牢了三峡工程等高坝大库的地下生命线,护卫着祖国绿水青山。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核电及其他大土木类地基与基础处理技术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2项发明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还主编或参编了10余部水利、电力行业规范。所著论文被国际大坝学会第86次年会论文集收录,参加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csee学术系列报告(csee-acn12-r3-2018-03)的编写与审核。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了新机遇,在5g时代“云、大、智、物、移”技术充分发展及应用的大背景下,互联网 、bim 传统土木技术,将是未来发展大趋势。目前,赵明华正在组织公司重点开展智能灌浆系统,拟从制浆灌浆自动化、地层感知地质建模、灌浆策略专家系统三大模块着手,通过数据融合和自动控制,最终实现灌浆智能化。

挥洒几度芳华 绽放‘一带一路’

——“水电玫瑰”杨海燕

杨海燕,女,1968年生,国际水电工程设计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爱国敬业,做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自主创新,做“一带一路”合作的先行者。杨海燕这朵“水电玫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中绽放着铿锵之美。

她是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水电工程建设与技术进步的先行者,因国际合作经验丰富,她经常受国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和国家级智库单位邀请作为国际合作重大规划和专题研究的技术专家。先后参与了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中尼电力合作规划、中非电力合作规划、中缅电力合作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合作规划,这些先行的战略规划引领了“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事国际工程16年来,她对家来说好像是“局外人”。无论是女儿的童年,还是备战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她都工作在异国他乡,作为妈妈默默地将遗憾留在心底,但她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没有抱怨过、后悔过,始终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

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等称号,当选天津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封面
网站地图